护肤行业的潜规则!
很多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后,都会觉得又惊喜又疑虑,效果确实比日常用的大牌还要好?是不是加了什么激素?重金属?
关于这个问题,就不得不科普目前护肤品行业的“潜规则”!
护肤品普遍被认为是“暴利”行业,毛利极高,一般成本5元的护肤品(只算料体),零售价可以达到200元以上。
看似毛利极高,但是护肤品的成本“大头”,其实是在推广这块。
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,必须靠大量博主集中时间一块推广,获得近亿次曝光后,才勉强算一个品牌!
所以大家发现,某段时间,全网都看到博主们在推广一个产品。
海量资金推广后,当博主开始带货,又需要支付25%~40%的佣金,加上直播带货远高于其它渠道的退货率,看似毛利极高,实则品牌刚开始运营的前2年,大多都严重亏损,很多新兴品牌,当一阵风过去后,基本就默默消失。
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导致产品在设计配方的时候,留给配方的预算卡得很死,原料成本超过1000元一公斤的原料,基本添加量都很少,甚至还不到起效浓度,大家可以留意很多美白精华,基本配方表前几位的活性成分都是烟酰胺(维生素B3),这是有一点效果的原料中,几乎最便宜的,200来元一公斤,很多200~300元/30ml的美白精华,主体起效成分,就靠烟酰胺,其它卖点成分都是点缀、方便营销,大多都是微量添加,不到0.1%,或者压着0.1%这条线。
其实有很多美白成分,只要浓度够了,效果就有保证,比如熊果苷、VC-IP、VC乙基醚、麦角硫因、光甘草定、九肽,但这些成分要添加到一周内就有变化的程度,成本,非常高!按照大牌的20倍定价,要不价格高到不好卖,要不刨除营销费用就亏损。
所以不是护肤品没办法做出效果,而是护肤品市场的特点,导致你听过的品牌(投入大量营销费用才能让你听到),产品功效被商业模式的陷阱锁死。
我们希望成为破局者
要破局的话,就必须降低营销费用,必须像特斯拉的电动车一样,遵循第一性原理,所有环节、细节都必须围绕“提高质量、降低成本”开展。
除了护肤品的配方成本,一切其它成本都缩减。
减少营销费用,减少办公场地费用,减少人员费用(提高单人人效),减少行政费用(通过大量效率工具和标准化流程)…
通过提高产品的口碑,依靠用户的复购和口碑,实现销量的增长。
我们每一款产品的成本,基本都远高于同价位产品,甚至统一问题定位的产品。比如我们祛痘、K老的小蓝管,或者是银灿精华,懂配方的同行,应该一看配方就知道成本极高,但是我们的定价依然不算高。
如果一款产品,不能在实际应用中,帮用户切身解决问题,没有那种惊艳反馈的,我们会果断砍掉这个产品。
我们相信在用料最好,配方舍得花钱,长期跟踪用户反馈的情况下,每一款产品的满意度都可以做到远超同行,只要产品真的好,就不需要昂贵的推广费用,可以打破护肤圈的“潜规则”!
祖理安&GC老师
2024年11月21日